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农业科普

黄瓜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来源: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24-08-05  浏览:600

黄瓜靶斑病又称为褐斑病、棒孢叶斑病,俗称“黄点病”、“点子病”。其发病迅速,危害较大。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Curt.) Wei.],属真菌界半知菌类。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可为害叶柄和茎蔓。叶片大面积发病后,远远望去植株黄斑累累,危害较大,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病斑从3~30毫米大小不等,高温高湿时易形成大病斑,干燥时易形成小病斑。小斑型的黄瓜靶斑病被农户称为“黄点病”、“点子病”等,先形成黄褐色有晕圈的芝麻大小水渍状斑点,病健交界处明显,病斑处偶有穿孔,重时1张叶片上有数十个至数百个病斑,湿度大时,叶背有浸润斑,常被误诊为细菌性斑点病。后期小黄点病斑常密集相连。大斑型靶斑病多为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灰白色,后期形成大面积叶片干枯。有时大斑型与小斑型混合发生。


【发病规律】 黄瓜及砧木南瓜种子都可带菌。留存在病残体或土壤中的病菌,种子及南瓜田的病菌均可成为侵染源。病菌借风、雨、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扩展,除心叶外都可发病。昼夜温差大、光照不足、叶面结露条件下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不要与南瓜邻作;对黄瓜及砧木种子进行温烫浸种,消灭种子带菌;要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2.化学防治:发现病害,及时喷药防治。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300~1500倍液,每7~10天一次,视病情连用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