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马铃薯田有蛴螬为害,如何防治? |
来源: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24-04-26 浏览:859次 |
北方马铃薯田有蛴螬为害,如何防治? 有薯农反映:马铃薯田会发生蛴螬,可将马铃薯种苗根茎咬断,使薯苗枯黄而死,致使薯苗断垄缺条,或在马铃薯成熟期蛀食块茎,造成不规则的孔洞,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简称“三平科工”)科研人员表示,蛴螬,属昆虫纲鞘翅目金龟子总科幼虫的总称,别名白土蚕、大头虫、切根虫。其成虫通称金龟子、铜克朗、黑盖子等虫,是我国农业、林业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蛴螬在我国种类繁多,分布较广,尤以北方为害较重,特别是在马铃薯地里咬食苗根和块茎。如比较常见的黑鳃金龟简易识别特征为成虫黑色,长椭圆形;幼虫白色,触动身体时弯曲呈‘C’形(如图)。除危害马铃薯外,还危害玉米、大豆、小麦、甜菜、高粱、花生、棉花等大田作物和蔬菜、果树等农作物。目前常规马铃薯田生产上对蛴螬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广泛使用的杀虫剂种类主要有噻虫胺、噻虫嗪、氟氯氰菊酯、吡虫啉、呋虫胺、氯虫苯甲酰胺等。 三平科工科研人员表示,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日前发布了《黑龙江省大田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玉米田和大豆田蛴螬等地下害虫轻发生。但三平科工人员走访‘富锦马铃薯’产地显示,局部马铃薯田蛴螬发生稍重。目前,药剂拌种或沟施杀虫剂是马铃薯田应用最广泛的防治方法。也就是在播种前,每100千克马铃薯种薯可交替选用30%吡醚·咯·噻虫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20-140克,或30%咯菌腈·嘧菌酯·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70-100克进行拌种,阴干后播种,可有效的防治蛴螬的为害,且能兼防马铃薯黑痣病;也可在蛴螬低龄盛发期、马铃薯播种时,于上午或傍晚每亩用2%噻虫·氟氯氰颗粒剂1.5-2千克,兑细土30千克,混匀后施于播种沟内覆土;或在马铃薯开沟播种后,每亩用1.6%氯虫·噻虫胺颗粒剂450-600克,沟施于种薯周围后再覆土,注意大风天或者预计1小时内下雨勿施药。
关注作物病虫科普,呵护美丽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