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农业科普

马铃薯贮藏问答

发布时间:2023-12-15  浏览:1458

马铃薯贮藏问答

1.马铃薯贮藏特性?

马铃薯的块茎收获以后,休眠与萌发过程分为三个阶级。

第一个阶级称薯块成熟期,即贮藏早期。表现为薯块表皮尚未完全木栓化,薯块内的水分迅速向外蒸发,由于呼吸作用旺盛和水分蒸发显著增多,使薯块重量显著减少,加以温度较高,容易积聚水汽而引起薯块的腐烂。约经20—35天的后熟作用后,转入休眠状态。

第二阶级,称为薯块静止期,或深休眠期,即贮藏中期。在这一时期,薯块呼吸作用减慢,养分消耗减低到最低程度。如果在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可使薯块的休眠期保持较长的时间,一般可达两个月左右,最长可达4个多月。

第三阶级,为休眠后期,也称萌芽期,即晚期。马铃薯富含淀粉和糖,在贮藏中淀粉与糖能相互转化。当温度降至0℃时,淀粉水解活性增高,薯块内单糖积累,薯块变甜,食用品质不佳,加工品褐变。如果贮藏温度升高,单糖又会合成淀粉。当温度高于30℃和低于0℃时,薯心容易变黑。

2. 鲜食用马铃薯贮藏要求是什么?

鲜食马铃薯贮藏主要是抑制发芽,防止薯皮变绿。适宜贮藏温度为2~4℃,贮藏的适宜相对湿度为85%~90%,湿度过高易增加腐烂,湿度过低失水增加,薯块皱缩。光照能促使马铃薯发芽,增加薯块内茄碱苷含量。正常薯块的茄碱苷含量不超过0.02%,对人畜无害,但薯块照光或发芽后,茄碱苷含量急剧增高,对人畜都有毒害作用。因此马铃薯应在黑暗条件下贮藏。

3. 种薯贮藏要求是什么?

(1)温度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作为种薯的贮藏,一般要求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贮藏可以保证种用品质,使田间生育健壮和取得较高的产量。贮藏初期应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最适温度应在4℃;贮藏中期应是防冻保暖,温度控制在1~3℃;贮藏末期应注意通风,温度控制在4℃。

(2)湿度 在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期间,保持窖内适宜的湿度,可以减少自然损耗和有利于块茎保持新鲜度。因此,当贮藏温度在1~3℃时,湿度最好控制在85%~90%之间,湿度变化的安全范围为80%~93%,在这样的湿度范围内,块茎失水不多,不会造成萎蔫,同时也不会因湿度过大而造成块茎的腐烂。

(3)空气 马铃薯块茎的贮藏窖内,必须保证有流通的清洁空气,以减少窖内的二氧化碳。如果通风不良,窖内积聚太多的二氧化碳,会妨碍块茎的正常呼吸。种薯长期贮藏在二氧化碳较多的窖内,就会增加田间的缺株率,和长时期植株发育不良,结果导致产量下降。通风又可以调节贮藏窖内的温度和湿度,把外面清洁而新鲜的空气通入窖内,而把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等排出窖外。

4.怎样贮藏种薯?

贮藏方式 马铃薯种薯在窖内的堆放方法有堆积黑暗贮藏、薄摊散光贮藏、架藏、箱藏等等。

管理方法 马铃薯种薯在入窖前,要将窖内清理干净,用石灰水消毒地面和墙壁。对于种薯要严格选去烂薯、病薯和伤薯,将泥土清理干净,堆放避光通风处;入窖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溶液熏蒸消毒杀菌(每120平方米用500g高锰酸钾兑700g甲醛溶液),每月熏蒸一次,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的蔓延。并且每周用甲酚皂溶液将过道消毒一次,以防止交叉感染。另外种薯贮藏期,老鼠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此外,还要严格控制窖温、湿度。保持通风,降低贮藏期间的自然损耗。

5. 我国目前常见的马铃薯贮藏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1)沟藏。7月中旬收获马铃薯,收获后预贮在荫棚或空屋内,直到10月份下沟贮藏。沟深1~1.2m,宽1~1.5m,沟长不限。薯块厚度40~50厘米,寒冷地区可达70~80厘米,上面覆土保温,要随气温下降分次覆盖。沟内堆薯不能过高。否则沟底及中部温度易偏高,薯块受热会引起腐烂。

(2)窖藏。用井窖或窑窖贮藏马铃薯,每窖可贮3000~3500Kg,由于只利用窖口通风调节温度,所以保温效果较好。但入窖初期不易降温,因此马铃薯不能装得太满,并注意窖口的启闭。只要管理得当,薯类贮藏效果很好。使用棚窖贮藏时,窖顶覆盖层要增厚,窖身加深,以免冻害。窖内薯堆高度不超过1.5m,否则入窖初期易受热引起萌芽及腐烂。

图41: 马铃薯强制通风贮藏库示意图

a)风扇 b) 阀门c) 通风管 d) 通气孔e) 缓冲间 f) 门

马铃薯贮藏问答

1.马铃薯贮藏特性?

马铃薯的块茎收获以后,休眠与萌发过程分为三个阶级。

第一个阶级称薯块成熟期,即贮藏早期。表现为薯块表皮尚未完全木栓化,薯块内的水分迅速向外蒸发,由于呼吸作用旺盛和水分蒸发显著增多,使薯块重量显著减少,加以温度较高,容易积聚水汽而引起薯块的腐烂。约经20—35天的后熟作用后,转入休眠状态。

第二阶级,称为薯块静止期,或深休眠期,即贮藏中期。在这一时期,薯块呼吸作用减慢,养分消耗减低到最低程度。如果在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可使薯块的休眠期保持较长的时间,一般可达两个月左右,最长可达4个多月。

第三阶级,为休眠后期,也称萌芽期,即晚期。马铃薯富含淀粉和糖,在贮藏中淀粉与糖能相互转化。当温度降至0℃时,淀粉水解活性增高,薯块内单糖积累,薯块变甜,食用品质不佳,加工品褐变。如果贮藏温度升高,单糖又会合成淀粉。当温度高于30℃和低于0℃时,薯心容易变黑。

2. 鲜食用马铃薯贮藏要求是什么?

鲜食马铃薯贮藏主要是抑制发芽,防止薯皮变绿。适宜贮藏温度为2~4℃,贮藏的适宜相对湿度为85%~90%,湿度过高易增加腐烂,湿度过低失水增加,薯块皱缩。光照能促使马铃薯发芽,增加薯块内茄碱苷含量。正常薯块的茄碱苷含量不超过0.02%,对人畜无害,但薯块照光或发芽后,茄碱苷含量急剧增高,对人畜都有毒害作用。因此马铃薯应在黑暗条件下贮藏。

3. 种薯贮藏要求是什么?

(1)温度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作为种薯的贮藏,一般要求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贮藏可以保证种用品质,使田间生育健壮和取得较高的产量。贮藏初期应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最适温度应在4℃;贮藏中期应是防冻保暖,温度控制在1~3℃;贮藏末期应注意通风,温度控制在4℃。

(2)湿度 在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期间,保持窖内适宜的湿度,可以减少自然损耗和有利于块茎保持新鲜度。因此,当贮藏温度在1~3℃时,湿度最好控制在85%~90%之间,湿度变化的安全范围为80%~93%,在这样的湿度范围内,块茎失水不多,不会造成萎蔫,同时也不会因湿度过大而造成块茎的腐烂。

(3)空气 马铃薯块茎的贮藏窖内,必须保证有流通的清洁空气,以减少窖内的二氧化碳。如果通风不良,窖内积聚太多的二氧化碳,会妨碍块茎的正常呼吸。种薯长期贮藏在二氧化碳较多的窖内,就会增加田间的缺株率,和长时期植株发育不良,结果导致产量下降。通风又可以调节贮藏窖内的温度和湿度,把外面清洁而新鲜的空气通入窖内,而把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等排出窖外。

4.怎样贮藏种薯?

贮藏方式 马铃薯种薯在窖内的堆放方法有堆积黑暗贮藏、薄摊散光贮藏、架藏、箱藏等等。

管理方法 马铃薯种薯在入窖前,要将窖内清理干净,用石灰水消毒地面和墙壁。对于种薯要严格选去烂薯、病薯和伤薯,将泥土清理干净,堆放避光通风处;入窖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溶液熏蒸消毒杀菌(每120平方米用500g高锰酸钾兑700g甲醛溶液),每月熏蒸一次,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的蔓延。并且每周用甲酚皂溶液将过道消毒一次,以防止交叉感染。另外种薯贮藏期,老鼠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此外,还要严格控制窖温、湿度。保持通风,降低贮藏期间的自然损耗。

5. 我国目前常见的马铃薯贮藏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1)沟藏。7月中旬收获马铃薯,收获后预贮在荫棚或空屋内,直到10月份下沟贮藏。沟深1~1.2m,宽1~1.5m,沟长不限。薯块厚度40~50厘米,寒冷地区可达70~80厘米,上面覆土保温,要随气温下降分次覆盖。沟内堆薯不能过高。否则沟底及中部温度易偏高,薯块受热会引起腐烂。

(2)窖藏。用井窖或窑窖贮藏马铃薯,每窖可贮3000~3500Kg,由于只利用窖口通风调节温度,所以保温效果较好。但入窖初期不易降温,因此马铃薯不能装得太满,并注意窖口的启闭。只要管理得当,薯类贮藏效果很好。使用棚窖贮藏时,窖顶覆盖层要增厚,窖身加深,以免冻害。窖内薯堆高度不超过1.5m,否则入窖初期易受热引起萌芽及腐烂。

图41: 马铃薯强制通风贮藏库示意图

a)风扇 b) 阀门c) 通风管 d) 通气孔e) 缓冲间 f) 门

图41: 马铃薯强制通风贮藏库示意图

a)风扇 b) 阀门c) 通风管 d) 通气孔e) 缓冲间 f) 门

(3)通风库贮藏。一般堆高不超过2m,堆内设置通风筒。装筐码垛贮放,更加便于管理及提高库容量。不管使用哪一种贮藏方式,薯堆周围都要留有一定空隙以利通风散热。 (4)冷藏。出休眠期后的马铃薯转入冷库中贮藏可以较好地控制发芽和失水,在冷库中可以进行堆藏,也可以装箱堆码。将温度控制在3~5℃,相对湿度85%~90%。

6. 目前常用的马铃薯抑芽剂有哪些?

氯苯胺灵(CIPC)是一种采后使用的抑芽剂,粉剂的使用剂量为1.4~2.8g/Kg,将粉剂撒入马铃薯堆中,上面扣上塑料薄膜或帆布等覆盖物,24~48小时后打开,经处理后的马铃薯在常温下也不会发芽。该抑芽剂必须在马铃薯愈伤后使用,否则,它会干扰马铃薯的愈伤,造成马铃薯贮藏中腐烂。出休眠期前的马铃薯使用该药抑芽效果好,出休眠期后再使用,抑芽效果明显减弱。用a-萘乙酸甲酯或a-萘乙酸乙酯处理马铃薯抑芽效果也好,每10吨薯块用药量为0.4-0.5Kg,与15-30Kg细土制成粉剂在薯堆中。应在休眠中期进行,不能过晚,否则会降低药效。

MH(青鲜素)对马铃薯也有抑芽作用,但需在薯块采收前3~4周进行田间喷洒,用药浓度为3%~5%,遇雨时应重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