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疲惫想睡觉,春困难道是种病吗? |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 发布时间:2024-04-22 浏览:821次 |
春天总是被人们赋予许多美好的形容词,生机盎然、万物复苏。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古人说“春天恰是读书天”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春光再明媚,还是有不少人陷入了“春困”的烦恼,仿佛再美丽的景色都无法抵御瞌睡虫的到来。
有词条这样解释“春困”:这是一种与春季来临有关的疲劳、精力下降或抑郁的状态。目前,人们尚未完全搞清楚春困的原因,但荷尔蒙的平衡可能是其中之一。依据这一假说,随着春天的到来,白昼时间的增长,身体会重新调整激素水平。人体储存的血清素在冬季被消耗殆尽,褪黑素特别容易发挥作用。季节更迭带来的激素转变,令人感到疲乏嗜睡。 春天虽然到来,但人体生物钟却未能和季节交替的昼夜变化调节一致。人体生物钟主要受基因、光照、饮食、行为方式等因素影响,其中光照是主要的外界影响因素,日光照射是调节褪黑素分泌节律的主要途径。 作为人体最强的生物钟信号,褪黑素的作用很强大,并在睡眠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缩短入睡、觉醒时间,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具备较强的调整时差功能。人的睡眠状态和褪黑素的分泌密切相关,一般在凌晨2—3点,人处于熟睡时,褪黑素水平达到高峰。褪黑素在凌晨4—5点时停止分泌,大约两小时之后,残留的褪黑素便被身体代谢,人也会渐渐从睡梦中苏醒。所以当春季来临,日出时间早于冬天,很多人会被大自然的阳光唤醒,但身体本身却依旧处在困顿之中。体内未代谢完全的褪黑素还会继续让人犯困。当然,光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调节人体生物钟,但是这种调整需要时间,故而从初春开始,不少人会出现春困现象。 除此以外,春困还可能是活动量、温度、睡眠结构等造成的。相比于躲在家里的冬天,气温上升的春天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活动量,自然也需要更多的睡眠来调整身体。同时,冬春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睡眠结构紊乱,减少了深度睡眠时间。晨起时5-羟色胺、可的松等兴奋性激素水平不能完整发挥其作用,种种因素叠加,让人哈欠连天。尤其是老年人,他们生物钟节律性不如年轻人,在生物钟调节时更不敏感且易受干扰,甚至有可能影响心脑血管代谢功能,增加相关疾病的风险。
一般来说,专家们都认为春困是人体机能随季节和气温变化而自身调节的一种生理现象。虽然人类在冬季不像一些冷血动物一样找个地方冬眠。但是寒冷冬季,人的生理活动相对不活跃。一进入春季,身体也正在渐渐苏醒、调整。不过,春困虽然不是病,但也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极有可能是心血管类疾病的示警,如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等。当排除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依旧频繁“春困”,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当一个个春天的瞌睡接踵而来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尽量保持活力状态呢?营养学的观点认为想要感到轻松、保持清醒,可以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类和鸡蛋,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柑橘、柠檬和新鲜蔬菜,尽量远离油腻食物和酒精。这是因为研究表明春天的嗜睡通常伴随着蛋白质、维生素的不足和体内酸碱的失衡。 运动也是解乏的好方法,如慢跑、普拉提、瑜伽、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通过运动,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增加肌体和脑部供氧。在运动时也要考虑到春季温度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保持适宜的运动强度。 生活中,尽量不要忽视室内环境,多开窗通风。不良的空气流动会导致氧气不足,从而影响大脑的功能,也可以到户外去亲近大自然。还有一些人会通过头部按摩来缓解春困,具体做法是每天早晚用双手十指指端由前向后、由中间向两侧用力按摩10次,再短距离往返搔抓3次,最后轻缓按摩5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睡好睡饱”,尽量做到早睡早起,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机体活力,减少身体的困倦感。若是工作疲乏,可以适当午休,一定要远离熬夜。若是天天熬“最晚的夜”,那么一定会犯最多的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