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生命健康

呼吸道感染高发,究竟是哪些病原体“小精灵”作怪?一文一网打尽!

发布时间:2024-01-07  浏览:1096




什么是呼吸道感染?同感冒是一回事儿吗?

很多人认为呼吸道感染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呼吸道感染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的感染性炎症,以喉为界,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而感冒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一种。


呼吸道感染是哪些病原微生物“小精灵”在作怪?

呼吸道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和非典型病原体等引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数据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不同病原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有着不同的特性,该如何鉴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确预防和治疗呢?下面这张图表可以让我们清晰明了。

< 一图读懂 >



针对不同病原体,医学上有哪些有效检测手段?

========================

上述病原体实验室常用检测方法有抗原检测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

抗原检测速度快,目前有一些市售的产品,如果是居家自测,需注意产品防伪标识,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标准采样。该方法学灵敏度较低,易发生漏检。

抗体检测受机体产生抗体的时间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且需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检测和结果判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低,因此临床上不作为呼吸道病原检测的主要方法。

核酸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是病毒检测的金标准,且快速核酸检测和多重核酸检测(可同时检测以上3~6种病原体),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推荐为实验室首选检测方法。

当呼吸道感染患者用以上常规检测手段不能明确病原,病情有加重趋势时,该怎么办呢?

推荐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明确病原体,该方法可检测标本中含有的各种病原体,但复杂性高,需警惕污染和定植的可能,需要专业的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师对结果进行解读。

↓ 共识推荐 ↓

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核酸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面对高发的呼吸道感染,我们该如何应对?

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各种病原体交错出现,当自己或家人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应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来综合考虑。

→→ 若为健康成年人,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低热等轻症,则可通过对症治疗、充分休息、合理营养来取得早日康复;

→→ 若为婴幼儿、老年患者或孕产妇,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肿瘤患者、自身免疫病患者等),临床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则应积极寻求医生帮助,有条件下可行呼吸道病原体的抗原或核酸检测,明确病原,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抗感染治疗,切忌盲目用药。

常用药物指导

对于流感病毒感染者建议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好,在发病48 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超过48 h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以从抗病毒药物中获益。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扎那米韦等,但要注意不同药物适用患者群体不一样,尤其是针对那些因基础疾病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以避免产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此外,应用退热、止咳等缓解类药物也同样重要。

对于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辅以休息和营养支持,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在1周内好转或明显减轻。

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作为处方药,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足量、足疗程地规范化使用。由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升高,有可能出现症状改善不明显情况,此时应及时复诊,决定是否需要更换其他种类抗菌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等常用抗菌类药物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不建议预防性使用,误用或滥用药物可能会造成很多不良反应。

协和医学小贴士

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手段,也能够降低发生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首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其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第三,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家庭成员在护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时候要注意佩戴口罩

最后,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前往,则建议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

<推荐阅读>【热点名词】呼吸道合胞病毒





编辑 丨刘洋 赵娜

审校 丨李娜 李玉乐 董哲 李慧文

监制 丨吴文铭

【版权声明】
《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及版权存疑,请发送邮件至medj@pumch.cn,我们会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文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科普内容仅用于大众健康知识普及,读者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自行处置,以免延误治疗。治病就医相关需求请于北京协和医院APP线上或线下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