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生命健康

经常记错事?你的记忆力可能在欺骗你

来源:蝌蚪五线谱  作者:王葵  发布时间:2023-03-31  浏览:3230

在夫妻咨询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配偶中的一方,为了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情耿耿于怀,常常会想起来就难受无比,想起来就泪流不止。

按常理说,对夫妻关系有着这么重大影响事情,对方也应该记得清清楚楚。

可是,往往出现的一幕是,当一方说出这件事情的时候,另一方会愣在那里,眼睛望着天花板,使劲去回忆当时的情形,很容易说出“要是今天没提出来,我都会忘了这件事情。”

而且,夫妻俩对这整个事情的回忆,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

记忆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领域。

大多数人虽然对自己的记忆力不那么自信,知道自己会忘事,但是对于自己记忆中的某些内容却格外地自信,觉得那就是客观世界的拷贝,不可能出错。

因此,在家庭中,夫妻争执的一个常见情形就是,一方非常激动地说:“你明明就那样说过,还死不承认。”另一方则委屈无比,更激动地说“我压根就没有说过那样的话”。

事实上我们的记忆会出错,会“无中生有”。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验证了无数次。

每学期上新课,我总是喜欢找学生做一个实验。实验前,我让他们闭上眼睛,然后依次给他们读几个词语(感兴趣的你可以和朋友一起测试):

床、休息、醒来、累了、做梦、清醒 、午睡、毯子、被子、打盹、打鼾、打哈欠、昏昏欲睡。

然后他们就可以睁开眼睛。这时候我会问他们几个问题:

问题一:我刚才有没有读过“打鼾”这个词语?大家基本上都会点头,说读过。

问题二:我刚才有没有读过“妈妈”这个词语?大家基本上都会摇头,说没有。

问题三:我刚才有没有读过“睡觉”这个词语?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很有意思。通常是一些人点头,说读到过;而另一些人会摇头,说没有。

点头的人很有信心,说我读过;摇头的人同样很有信心,说我根本没有读到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的学生们的智商都很高,正是二十岁刚出头的他们,记忆能力并不存在什么缺损。

为什么前两个问题不困难,最后一个问题就困难了?

这就与语义记忆的一个网络模型有关。

该模型认为,语义记忆是一个网络,网络中的节点就是概念,而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了概念之间的联系。

如果两个概念(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短,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重要的是,当一个概念被激活的时候(也就是被我念到的时候),与之相连的节点也会获得一定量的激活。当某个概念的激活程度超过一定的阈限(门槛值)的时候,这个概念就会被提取。

我在课堂上读出来的那几个词语,多多少少,都和睡觉有点关系。换句话说,当我读每个词语的时候,睡觉这个词语都会获得一定量的激活。

当读完这一串词的时候,对于一些同学而言,“睡觉”这个词受到的激活量就会超过阈限,从而就产生了我确实读过这个词的错觉。这些词语,都和妈妈不太有关系,因此“妈妈”这个词没有获得多少激活,大家就很有把握。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我们的记忆不那么准确。而这只是一个记忆词语的例子,而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件,要比记忆词语更复杂,更容易受到我们内在状态的影响,也就更容易出错。

人类天生偏好逻辑,喜欢故事。给人一些没有逻辑的材料,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想从这些材料中得到一个有意义和有逻辑的故事。这种倾向,天然地发生在我们的记忆过程中。这个主观解释的过程,要远远比事件本身更加主观。

希望下次因为“你明明就那样说过”而发生争执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想到这点,那么争执就更可能不是无休止地循环,而是停下来想象到底发生了什么,并寻求更有建设性的解决关系问题的策略。

作者:王葵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

图源:soogif

责编:咕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