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藏在餐桌上的“食物刺客”,每吃一口都在滋养癌细胞! |
来源:科普中国 作者: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22-08-05 浏览:3416次 |
哪些“食物刺客”有明确的致癌性?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按对人的致癌危险性,将致癌物分成 1 类、 2A 类、 2B 类、3 类和 4 类共 5 种,其中 1 类物质有明确的致癌性。
1. 霉变食物→肝癌 霉变食物之所以可怕,是因为里面有 1 类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几率最高。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功能并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不仅能引起肝癌,还可以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很多圈友都知道砒霜的毒性很大,大概 1/5 克(60 毫克~ 200 毫克)就能致人死亡,而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 68 倍! 2. 中式咸鱼→鼻咽癌 因为高盐度的腌制和暴晒,鱼在咸到脱水的加工过程中,会产出大量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跑到胃里,经过一些化学反应,很容易产生强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3. 槟榔→口腔癌 槟榔早在 2003 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 1 级致癌物。嚼食槟榔除了会使牙齿变黑、磨损、动摇,让牙龈萎缩,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以及口腔黏膜白斑症以外,还可以导致口腔癌。
4. 酒精→肝癌 酒精对肝脏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随着酒精量的增加和饮用时间的延长,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最后导致肝癌。研究表明,跟不喝酒的人相比,大量喝酒的人,更容易得消化道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因此,建议不饮酒、不劝酒!
哪些“食物刺客”的致癌性较高? 除了上面提到的 1 类物质有明确的致癌性,下面这些 2A 类物质致癌性也较高! 1. 过烫饮食→食管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项报告指出,饮用非常热的食物很可能导致食管癌。这里的“非常热”是指超过 65 ℃的任何食物。经常食用超过 65 ℃的食物,食管黏膜在高温下反复损伤,长期反复刺激易引起食管黏膜癌变。
2. 烧烤、油炸食物→肠癌 烧烤食品,尤其是肉类烧烤食品令人担忧的原因,与两种已知的致癌物质密切相关,那就是杂环胺和多环芳香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高温烹饪时会产生杂环胺,而脂肪在烤架上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中则含有多环芳香烃。多次煎炸食品的植物油、煎炸时所用油温过高,产生的苯并芘较多。食用油加热到 270 ℃时,产生的油烟中含有苯并芘等化合物。
3. 红肉→胰腺癌 营养学中将肉类分为红肉与白肉,其中红肉指的是未烹饪的状态下,肉质为红色的肉类,从这个定义来说,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肉均为红肉。生活常见的红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等。有研究证实,红肉摄入过多会增加胰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患病风险。红肉虽被归入 2A 类致癌物,但不意味着“不能吃”。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每周红肉摄入量不要超过 500 克。
如何降低癌症发生风险? 1. 尽量少接触致癌物 致癌物的致癌能力与剂量密切相关。即使是含有 1 类致癌物的中式咸鱼,也不是吃一次就致癌,但如果天天大量吃,时间长了,患鼻咽癌的风险就增加了。面对众多“致癌物”的报道和传闻,朋友们不必太过紧张,要理性对待,改变饮食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2. 少用煎、炸、烤,多用蒸、煮、炖 烹调方法对食物的安全和营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远离食物中的致癌物,烹饪时要避免爆炒、油炸、烧烤等方式,多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多吃新鲜食材,少吃加工食品。 3. 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即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在 18.5 ~ 24.9 属正常健康。 4. 坚持运动,避免久坐 久坐缺乏运动,易带来超重、肥胖等问题,易增加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发生风险,建议每工作 1 小时~ 2 小时,起来活动 15 分钟,每天至少进行 30 分钟以上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运动。
5. 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 平时作息要规律,避免熬夜。建议成年人每天要保证 6 小时~ 8 小时的睡眠,关键是不要熬夜,记得睡觉的时候不要开灯。 6. 保持规律且均衡的饮食,不要偏食 平时五谷杂粮、肉类、蔬菜、水果都要食用,要避免和减少吃“垃圾食品”。如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容易增加肠癌风险。杜绝平时不吃早餐、暴饮暴食,饮食不要过量,不吃得过饱。 7. 接种疫苗、定期体检 防控乙肝、丙肝感染,接种乙肝疫苗;防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适龄人群接种 HPV 疫苗;及时规范处理癌前状态(癌前疾病,癌前病变)等。定期体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