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把智能手机换成“傻瓜机”的人,真的更快乐了? |
来源: 科普中国新媒体 发布时间:2024-07-29 浏览:602次 |
如果现在把手里的智能手机换成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傻瓜机(DumbPhones),你能想象自己的生活会变成怎样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这种生活根本无法想象。然而,有些人却选择过上了这样的生活。根据外媒近日报道,很多的民众开始告别智能手机,用起了那些仅有通话和短信功能的傻瓜机。很多数码媒体纷纷为人们推荐“2024年最佳傻瓜机”,这俨然成为了一股新时代的逆流。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做出这样的生活选择,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手机过度使用,到底有多普遍? 早在2013年,就有研究者将这种与电子产品划清界限的做法定义为“数字排毒(DigitallyDetox)”,指的是一个人一段时间内避免或减少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以此来缓解压力或专注于现实世界中的社交联系。 智能手机是我们与互联网世界连接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如今我们很多人都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手机过度使用的倾向。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在2022年发起的调研显示,24.9%的受访消费者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长超过10小时。其中,重度使用(每日10~15小时)的用户占比为21.1%;3.8%的用户每日手机“不离手”,使用时长超过15小时。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智能手机消费趋势报告03》 虽然我们如今很难想象离开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生活,但很多心理学研究都发现,互联网和手机的过度使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瑞典的一项针对4156名20~24岁年轻人在长达一年的随访研究中,调查了手机使用频率和心理健康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与低手机使用频率的人相比,高使用频率的人在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上的得分更高,同时感知到的压力水平也更高,这种压力往往源自于他们不断检查手机上的消息和社交媒体的需求。 “数字排毒”,有什么好处? 一名软件开发者卡洛琳·卡德维尔在英国知名媒体《每日邮报》的一篇报道中分享了她使用了一段时间傻瓜机后的感受,认为“放弃智能手机后,我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人际关系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维护。”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给我们的生活来一次“数字排毒”,尝试2~3个星期的时间内减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就能给我们的生活感受带来明显的改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好处: 生活节奏更为轻松 长时间频繁地使用手机,会让我们的大脑接收到过度的信息流入,然而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却是有限的,信息过载会让我们的注意力处于涣散的状态。当我们开始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和频率,我们的注意力就不会总是处在被动消耗的状态,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会让我们感觉生活是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的。 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参加更多的线下活动来充实生活。这些因素都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节奏更为宽裕,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体验生活。 心理健康风险降低 手机和网络成瘾往往与心理健康问题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当我们现实生活中面临着高度的压力,感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时,就会采用长时间沉迷手机和网络的消极应对策略,以逃避现实中的不顺心。由于情绪没有得到良好的宣泄,现实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心理困扰反而会变得更为严重,从而形成了负性循环。 减少手机和网络的使用,一方面能够促使我们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主动地想办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另一方面,睡前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也能提升我们的睡眠质量,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情绪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社会关系质量提升 尽管我们使用社交媒体的初衷是为了增强我们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但是心理学家认为,这会强化人们的错失恐惧症(Fearofmissout)和社会比较的倾向,我们会总是处在害怕错过社会热点而显得落伍的焦虑之中,每当我们看到别人在网上晒的精致生活,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平淡无聊。 这些因素会让我们越来越沉溺于社交软件上观察别人的生活,将越来越多的现实朋友变成网友。而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够增加我们出门走亲串友的动力和机会,减少打字和朋友聊天的频率,更多的出门和朋友聚会畅玩,让我们与亲友们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也更加能够拓展我们的社交圈子。 如何数字排毒? 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本应该是让我们生活和工作变得更为便利的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便利性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而数字排毒就是我们在便利和依赖之间找到平衡的一种方法。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来一次数字排毒,以及要怎么做呢?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可能需要数字排毒的迹象: · 找不到手机,会让你感到很焦虑 · 无论在做什么事情,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 · 长时间刷手机后,感到沮丧、焦虑或孤独 · 非常在意自己发的朋友圈或微博的点赞和评论 · 担心自己不刷手机就会错过一些东西 · 常常熬夜玩手机 当然,考虑到目前大家的实际情况,恐怕难以做到完全改用傻瓜机或隔离互联网,这个过程更多的是设定你与手机和互联网的界限,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使用它们,例如: ·设定限制:将社交媒体软件的使用时间限制在每天30分钟以内,在特定活动的时间内不碰手机,例如聚餐、睡眠前后等。 · 消除干扰:减少或关闭软件和手机的通知推送,每天设定一定的时间来检查和回复消息。 · 替代活动:为自己忍不住刷手机的欲望设定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例如手工爱好、打扫整理、散步运动等。 · 体验记录:定期写下自己对于减少使用手机的感受和体验,强化自己与手机和互联网的界限感。 参考文献 [1]Thomée,S.,Härenstam,A.,&Hagberg,M.(2011).Mobilephoneuseandstress,sleepdisturbances,andsymptomsofdepressionamongyoungadults-aprospectivecohortstudy. BMCpublichealth, 11,1-11. [2]Radtke,T.,Apel,T.,Schenkel,K.,Keller,J.,&vonLindern,E.(2022).Digitaldetox:Aneffectivesolutioninthesmartphoneera?A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 MobileMedia&Communication, 10(2),190-215. 策划制作 作者丨陈宇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审核丨杨小洋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