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乍暖,想要“将息”,你必须了解这些→ |
来源: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23-10-30 浏览:1126次 |
最近,已进入深秋的北京多地在午后迎来升温,甚至升至27℃。很多朋友将渐渐被遗忘的短袖又重新翻了出来。根据北京市大兴区、丰台区、海淀区等十余个观象台的观测结果,我们惊讶的发现本月25日午后的最高温度竟“碾压”了10月下旬的最高气温。但很多市民朋友又会说到,清晨起来出行还是很冷的,此乍暖还寒时刻,最难将息。 深秋“乍暖”为哪般? 近期,不只是北京,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气温尤高,而湖南省北部、贵州省等南方地区的气温比起往年来也较高。从本月22日以来,全国各地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的温度高4℃~7℃。 最近各地气温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较弱。由于极涡(又称“绕极环流”、“绕极涡旋”,是绕南极或北极的高空气旋性大型环流,积聚冷空气)的位置比较靠北,因而冷空气明显弱于常年。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时间受控制于西风槽后的西北气流,这一方面造成槽后以下沉气流为主,造成近地层绝热增温,另一方面这种环流形势下天气晴好,有利于太阳辐射增温,造成气温上升。 一般来说,十月中旬以后本应进入冷空气的活跃期,北方地区更是如此,由于受北方南下活跃的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会较前期下降显著,但由于今年冷空气明显偏弱,造成气温显著偏高。目前,共有237个国家级气象站破10月下旬最高气温历史极值,这种情况还是较为罕见。
来源:中国气象局 昼夜温差大,如何将息? 1、饮食平和温润 深秋时节,但燥邪并未完全消退。同时肃杀之气伴随寒冷之气一同袭来,对于肺脏虚弱的人群来说,仍然要注意预防凉燥带来的危害。咳嗽是秋季肺气受损最常见的表现,这其中燥证与风寒并见时,表现的干咳少痰、咽干鼻痒等情况,就是霜降前后最容易出现的不适症状。 中药治疗这个时期的咳嗽,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的方式为主,以免损伤人体津液,或滋腻太过而阻碍气机流通。而日常饮食中也要注意多进食一些性平或微温的食物,而不要因为外界气温较低而开始进食辛热燥烈的食物。这些食物虽然能够抵御寒冷,但是会助长燥邪损伤人体津液,对健康不利。 常见的平和温润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玉米、豇豆、扁豆、白菜、芥菜、胡萝卜、百合、山药、山楂等食物。在深秋季节可以适当食用,来达到平补温润的目的。 2、生活中及时增减衣物 虽然白天的气温较高,但清晨的气温还是比较低,温差很大。因此,公众出行(尤其是上班、上学、通勤、户外作业等)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相应及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尤其不能忽略了脚部的保暖,因为脚是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交汇点就在脚上。而十二经络对于运行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脚部离心脏较远,血液流通较少,所以脚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锐,尤其对于寒冷的刺激较为敏感,“寒从脚下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做好脚部的保暖工作,对于保持血液循环和温度,同时预防感冒,十分重要。
来源:图虫创意 综合来源:中国气象局、人民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