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希 |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24-09-06 浏览:2977次 |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贯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学是磅礴璀璨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沉淀下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展示着人类对自然、生命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也持续为大众健康事业保驾护航。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志希在中医领域已精耕三十余载。在他眼中,中医学古老却又年轻——时代的更迭并没有迟滞中医发展的脚步,其理论反而常用常新。虽传承但不泥古,创新也未离其宗,即“开方施治,以诊为先”,“要搞懂中医,首先要搞懂诊断,诊断搞懂了,中医也就搞懂了”,胡志希坦言道。
▲胡志希参加首届交叉融合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大会 根植热爱,如鲸向海 “在望闻问切间看万家烟火,于君臣佐使中救万物生灵”,胡志希对于中医学的认知,全部来自家族中一位闻名于湖湘大地的老中医——胡天雄教授。论辈分,胡志希该叫这位老中医一声“叔公”。“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极其严谨纯粹的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问诊,几乎不做其他‘多余’的事情。”这在尚且年少的胡志希心中隐约种下了一颗稚嫩的种子,使他在懵懂中认识到:为医者,应该勤学奋思、持之以恒、严于律己。因此,虽然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决定多少是遵循了前辈的人生轨迹,但优良的品质却被他一直贯彻留存。在深入接触“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等理论后,“讲好中医故事,发扬辨证论治”就一跃成为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或者称为理想。 不过,年轻时的胡志希还不知道,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怎样一步步踏平前路。在他下定决心考研深造之前,曾有过一段深入基层的工作经历。“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卫校工作了一段时间,切身经历和目睹过一些病证的诊疗和病患的悲喜,我才发现中医学领域其实大有可为,而我认知的学科疆域还十分有限,于是我跟身边许多同学一样产生了考研的想法,更坚定了自己要在中医诊断学的庞杂脉络上探索下去的决心。” 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的针对性训练无论是对于胡志希的科研还是行医都有着巨大助力,尤其是与前辈朱文锋教授、袁肇凯教授等人的相遇更被他盛赞为“受益终生的事”。“老师们的学术思想和为医积淀自不必说,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们仁心仁德的医德风范,这成为我职业道路上的‘定盘星’和‘引路灯’。”正如他所言,跟随袁肇凯教授,他得以接触到“中医心病证候本质研究”这一科学研究方向,且在2013年之前,一直扎根于运用微循环、脉图、血流容积、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动力学、微量元素、细胞免疫、细胞凋亡、胶原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管新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基因多态性、代谢组学、基因组学、临床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和系统生物学等理论与技术系统开展冠心病临床和实验研究,探索其遗传特性。 在中医学领域中耕耘的时间越久,胡志希越深刻地感知到这门科学其实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就如同中医的‘根’与‘魂’,只有汲取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基因,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医学才可固本培元、根深叶茂。因此我越学越觉得有趣,如鲸向海,似鸟投林。”胡志希说。 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2013年对于胡志希的职业生涯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因为从那时起,他开始将目光投向慢性心衰研究。据他介绍,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发病率与病程、年龄相关且有地区差异。但作为临床危急重症、各种心脏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的终末期,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症状,其触发因素与机理却并不十分清晰,临床疗效十分有限。为了攻克这一行业共性难题,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胡志希在不竭探索中将自己高效蜕变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中医诊断学课程联盟理事长,并身兼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联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相继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尤以近年来获得的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具代表性。 按照研究脉络的依次递进,为系列研究打下基础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基于‘以方测证’理论的心衰大鼠模型中医证型研究”。“以方测证”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下,依据“有是证,用是方”的对应关系而提出的,通过方剂的药物及功效,观察服用药方后所出现的药效反应,反向推断所属中医证型。它类似西医的诊断性治疗,具有严谨的科学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中。“而对于CHF,动物模型的建立又是关键性的基础一环。”胡志希介绍道。基于此,一个疑问渐渐在他脑海中成形,即人类心衰存在不同的中医证型,那么模拟人类心衰的动物模型也应存在证型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心衰类型和造模方法是否相关?这也是项目由来的根本原因。 在考虑过各类心衰证型,即压力负荷型心衰、容量负荷型心衰、心肌病型心衰、高血压心脏病型心衰、心肌梗死后心衰等之后,胡志希得出坚定结论:不同病因诱导的心衰模型存在证型差异,其病理特点与证候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开发出各类满足条件的动物模型,才能使具体的探索过程变得更加精确、具象,并由此开启长期的实验探索。“最终,我们成功研制出多种慢性心衰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其中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心衰大鼠模型和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心衰大鼠模型归类为心阳虚证;而冠脉结扎、主动脉弓缩窄、腹主动脉缩窄诱导心肌梗死心衰大鼠模型定义为瘀阻心脉证;Dahl盐敏感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则属于心气阴虚证。”胡志希及其团队以高分答卷完成了相关研究。 但心衰始终具有基础疾病多、病机复杂、病情变化多等特点,特别是各种病理因素(虚、瘀、水等)兼杂叠加,合病、并病、先后病多发且机制复杂,经常涉及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心室重构等表征现象,使其辨证复杂、标准不统一、上游机制不清,作用靶点也不明。“更重要的是,在上一个项目中,我和团队发现盐敏感诱导的高血压心衰大鼠所属证型为心气阴虚证。而本该对症的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心衰大鼠虽有较好疗效,但却会进一步加重其心、肾方面的功能损害。这是一个极其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由此,胡志希带领团队开展了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TGF-β/Smad通路探讨高血压心衰证候本质及心肾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胡志希及团队运用了Dahl盐敏感大鼠复制高血压心衰模型,通过参脉、参附注射液,尝试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干预心肾纤维化,改善大鼠心、肾功能的作用,明确高血压心衰大鼠模型的证候本质与敏感指标;并结合细胞实验,从蛋白水平到基因水平,探讨高血压心衰大鼠心、肾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和关键作用靶点,为“心肾相交”理论提供了现代病理依据,阐明心肾双向损害是高血压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环节,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令胡志希更为欣喜的是,第三个系列项目在短时间内便成功立项。文献表明,免疫炎症与心肌纤维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巨噬细胞作为主要的免疫细胞,又与成纤维细胞活化密切相关,而miR-155是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重要基因,胡志希由此推测miR-155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是引起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关键,并申请了第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miR-155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探讨心肌缺血型心衰心肌纤维化病理机制及以方测证干预研究”。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 “盖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天下之方,活法虽多,对证则一。”因而开放施治,贵乎精一,找到发病的根源才是关窍之所在,这就更加凸显中医诊断环节的重要性。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胡志希才更清楚,自己的步履决不能因为任何一次成功而停下。而要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医文化,展示中医魅力,根基在于传承,发展也在于传承。 厚德磐安,薪火相传 胡志希是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的第五代学科带头人。前有朱文锋、袁肇凯等前辈为鉴,后有莘莘学子蓬勃发展,因而他在担任为师者角色的数十年中,从未有过一日懈怠。对研究生精心指导,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他的仁爱如春风般照进每位学子之心,“这都是应该的,教师就是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是他们人生路上的引导者,我曾感受过这样的教诲与帮助,于是我就想要把温暖也传播给走向我的孩子们”。 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之下,中医诊断学团队得到持续发展。就在2023年,团队“中医心病证候‘病-症-期-分子表型’精准诊疗20年研究与实践”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团队紧紧围绕中医心系疾病,借助高通量的系统生物学测序技术手段,从代谢组学、蛋白组学、肠道微生态等多维度、多层面探讨其证候生物学内涵与对应方药的干预机制,构建了中医心病证候“病—症—期—分子表型”关联网络。并且,他们还创新性地基于中医时空医学理论,探讨了冠心病不同时期的病理特点,并对血瘀证前期、亚血瘀证期和心血瘀阻证期等时期开展了代谢分子谱研究。另外,他们还首次使用了DIA蛋白组学技术检测探讨慢性心衰心阳虚证分子表型,并鉴定载脂蛋白A、IGFBP2、IGFBP4三者联合诊断为慢性心阳虚证最优诊断模型。
▲团队合影 另外,基于代谢组学,胡志希领导的中医诊断学团队建立起了心系疾病(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型(心阳虚证、心阴虚证、心血瘀证)心肌组织、血液、粪便等不同层次的代谢产物谱,并探讨了有效的中药制剂干预机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他们探讨了高血压心衰(心气阴虚证)、阿霉素诱导心衰(心阳虚证)及主动脉弓缩窄致心衰(心血瘀阻证)大鼠等慢性心衰常见证型的肠道菌群特征,并有效揭示了“菌—肠—心”轴生物学内涵,从而发布两项诊疗专家共识,制定出慢性心衰心阳虚证、心气虚证及不同病理因素的中西医结合诊断量表,构建了慢性心衰的“证—治—方”网络模型。 2023年,团队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也取得了沉甸甸的果实,不仅成功获评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胡志希本人也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芙蓉教学名师光荣称号,累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多人。另外,由他主持负责的中医诊断学课程也同期获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并主编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中医诊断学》、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学概论》,副主编“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等8本著作,出版著作十多部。 “书籍是很好的传承载体,既是精神世界的入口,又是智慧的宝库。因此直到今天,我的书籍编写工作还在继续,很快就要完成一部新的作品,希望行业内的年轻人们能够做到开卷有益,努力汲取真知灼见,以此保证中医学血脉永续。”这是胡志希对年轻一代的殷殷期盼,同时也是他努力奋行的动力来源。医术医病,医书医心,胡志希希望广泛播撒希望之种,以激励后来者大胆前行,去俯瞰山川大地,去对视日月星辰。
|